• OA Email Online message
    Research Institute
    CN EN

    白澤計劃,白澤細胞人,白澤人——2019年新春感悟

    天是除夕,我們常說辭舊迎新,告別昨日種種,迎來明天全新出發,新的一切總會帶來美好的憧憬。我自87年畢業加入蘭州軍區總院開始,作為一顆體制內的螺絲釘一路走來,歷經蘭州軍區總院萬明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血液病醫院嚴文偉教授,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吳孟超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劉新垣院士等幾位學業人生導師的諄諄教誨,也與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院的許多同事朋友并肩同行,在第二軍醫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同濟大學、蘇州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當教授或兼職教授,帶領著近百個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日以繼夜的科技闖關……


    而今這一身份在2018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從務農、求學、從軍從醫、研發到創辦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完成了一個普通農家子弟到醫學教授再到創新醫藥領域的企業管理者的轉型,現在我已成為了一個真正純粹的“白澤人”,為著實現白澤計劃而上下求索不斷,奔赴新的未來。


    今年,奔跑在路上的“白澤人”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正式跨過五年歷程,在創業者的道路上,我們仍然是新手,懷揣著一個白澤夢想,穩扎穩打的前行;在創新醫藥的領域,我們更是新手,在人體免疫這塊充滿未知的領域不斷探索與追求,突破與挑戰成為響徹耳邊的主旋律。


    我們是幸運的,腫瘤治療之路崎嶇坎坷,無數先輩用自己畢生精力投入基礎研究,才窺得我們目前對免疫治療的了解,從第一個腫瘤疫苗“Coley毒素”的發現至今已經橫跨120多年,雖然在之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免疫治療一度受到質疑甚至打擊。


    近年來,免疫治療己越來越多的引起大家關注,越來越受到產業界的熱捧,2018年更是迎來了科學界對它最大的肯定——美國科學家James P. Allison及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癥的療法”所做出的貢獻。創新之路阻且長,免疫治療注定不平凡,它已迎來了屬于它的光輝時刻,未來也將同樣承擔著更多的挑戰與艱難險阻。


    我們是幸運的,在這一輪改變人類命運的醫學浪潮里,我們身居其中,在2018年的年輪柱上打上了屬于“白澤人”的烙印,我們對著年初的自己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這一年,我們完成了國內細胞治療領域最大規模9.25億的融資以及國內第1家非病毒載體系統制備的CAR-T細胞治療新藥的受理,逐漸完成了“細胞儲存、卓越細胞藥物研發及精準細胞臨床轉化”三位一體的閉環產業鏈的打造,成為了一家打造細胞健康綜合體的平臺型公司。


    這一年,與“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及賽默飛世爾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健康管理、數據分析、疾病預防治療及藥物篩選等一系列工作,攜手打造細胞治療精準醫療產業鏈。


    這一年,我們創新拼搏,截止目前為止申請細胞治療相關專利159項,其中46項PCT專利,22項授權專利(包括2項美國專利),32項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獲得臨床倫理批件,其中20項經過國際臨床試驗機構(NCT)注冊。


    這一年,浙江納米抗體中心、河南細胞治療集團相繼成立,白澤計劃擴展到了60多個省市。



    這一年,有近萬人包括有四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將他們的免疫細胞儲存在上海細胞保存庫以及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將諾獎獎章原件存放在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支持白澤,成為“白澤細胞人”的大家庭的一員。


    這一年,白澤文化月與白澤感恩月相繼舉辦,白澤文化已如星芒匯集成河,根植在每個白澤人心中。


    國內外免疫治療行業蓬勃發展,但仍有諸多挑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聯合用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療效 ,但PD-1、PD-L1藥物的有效人群仍然沒有明顯提升,只徘徊在20%左右;新型的檢查點LAG-3、CD28、4-1BB、IGTR、OX40,ICOS等藥物研發也不斷涌現,但近年來幾乎都沒有復制出另外一個療效匹敵PD-1的新靶點,這使得PD-1更成為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獨孤戰士;隨著基因及蛋白測序技術的進一步提升,AI技術也加入了藥物研發和臨床診療,支撐了越來越龐大的數據庫信息平臺,為新藥靶點和致病機理的尋找帶來了新的轉機;過繼性細胞治療除了CAR-T外,還有CAR-M、CAR-NK以及腫瘤疫苗等百花齊放,但CAR-T治療在實體瘤上仍沒有實質性突破,毒副作用依舊是一個不可繞行的討論話題,而隨著藥物上市的臨近,價格也是一個困擾眾多腫瘤患者家庭的瓶頸因素。


    實現白澤計劃之路仍然艱辛且曲折,仍將充滿風雨挑戰,我輩白澤人需始終堅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實現1個夢想,打造2大支柱,圍繞3個核心技術,堅守一群白澤人,創造更好的充滿希望的未來。


    1個夢想:白澤計劃


    我們始終堅持以實現“白澤計劃”為奮斗目標。我們希望未來十年里,60%的癌癥病人腫瘤消退,60%的老百姓用得起細胞技術;未來三十年,能使人健康快樂的活到天然壽命。


    2個平臺:白澤細胞人,細胞健康綜合體


    我們通過免疫細胞儲存、腫瘤治療以及各類檢測平臺的數據支撐白澤細胞人技術平臺的構建;通過B細胞、T細胞以及致病因素的動態監測,發現不同的致病因素;通過人體、細胞體以及數據體三個維度的綜合運算測試,為白澤細胞人打造一套個性化解決方案;同時對于群體最終達到發現新靶點、新標志物,在儲存年輕健康細胞的基礎上,最終發現實現長壽的方法。同時構建全球領先的涵蓋“細胞儲存、卓越細胞藥物研發及精準細胞臨床轉化”三位一體的閉環產業鏈,致力于打造細胞健康綜合體的平臺型公司。


    3個核心技術:非病毒載體、納米抗體、卓越細胞生產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由諾貝爾獎獲得者 Kary Mullis 及多位國際頂尖科學家組成的科學顧問委員會為公司提供國際頂尖科學指引,立足創新技術研發和藥品研發,以實現高品質的細胞產品為目標,擁有mRNA的PB轉座子介導的非病毒載體平臺,使得該技術的CAR-T具有復發率降低、成本降低以及安全性更高等優勢;在藥物新靶點的篩選上,上海納米抗體平臺以在浙江省建立占地4000畝的羊駝養殖基地,用于新型納米抗體篩選等服務。篩選用于腫瘤治療靶點的候選納米抗體,在親和力以及功能活性上達到或超過現有已上市抗體藥物的水平;同時在卓越生產上也已動工擴建了符合CFDA、FDA細胞藥物生產要求的世界級細胞生產中心,涵蓋200個生產車間以及3000㎡的質量控制中心, 三個平臺合力打造白澤細胞人及細胞健康綜合體。


    N個白澤人:這是一群最可愛的人


    如果要問我,這些年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想答案應該是“白澤人”,這群最可愛,也是最值得托付的人。


    五年的時間,N從二三十漸漸增長到現在的將近四百,N中有博士學位40多人,N中一半以上是碩士畢業,平均年齡只有32.8歲,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他們專一探究,端正真誠;他們奉獻拼搏,為著他們共同擁護的夢想;他們開拓進取,扎根研發一線;他們兼容并蓄,包容開放;他們謙卑禮讓,心懷感恩。


    他們身上都閃耀著“白澤人”的精神:明德、拼博、開放、感恩!


    正因為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我們才能在2018年收獲滿滿,繼往開來,迎接新年全新的挑戰。


    2019年,位于上海安亭的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即將投入運營,這將是第一家國際頂尖的以細胞治療為核心的醫院,開放床位410張。


    2019年,規劃容量為45萬人份,可保存900萬個樣品的二期免疫細胞保存庫也將開放使用,同時56間細胞生產車間(一期)也將投入使用。


    2019年,我們會迎來一系列的核心技術突破,將會有更多的新藥申報,至少會有一個以納米抗體為基礎的藥物被國家受理。


    2019年,我們將更加開放,走出國門在美國舊金山地區建立首個海外研發中心,同時首個醫療機構也將在日本落地。


    狗年即將過去,從白澤計劃出發,有了白澤細胞人、白澤同行人的加入,有了白澤文化月及白澤感恩月的呈現,有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與參與,人們的健康已能因為白澤而發生一點點改變,任重而道遠,更需要我們沉下心,做對的事情,做難的事情,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情,在思考中前行,不畏風雨不懼阻撓,夢想之花終將開放。


    最后,祝白澤的朋友們和白澤人新春快樂!豬年大吉!


    錢其軍寫于戊戌年末

    亚洲视频一区